top of page

GBD + ANACONDA Workshop

  • 作家相片: TBDC 臺灣疾病負擔中心
    TBDC 臺灣疾病負擔中心
  • 2019年10月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0年10月28日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於八月邀請兩位澳洲墨爾本大學全球衛生中心Alan Lopez教授與Lene Mikkelsen教授來台,與本中心合作舉行兩天的疾病負擔工作坊,給予第一屆台大公衛全球衛生碩士學程學生訓練課程,共有14位國際學生。同時,衛生福利部統計處也前來參與此課程,共同學習。


本工作坊的訓練課程內容如下:

  • 8月7日 AM:GBD (Videoconference -- Prof. Lopez)

  • 8月7日 PM:Data Quality/D4H (Dr. Mikkelsen)

  • 8月8日 AM:GBD Lab (臺灣疾病負擔中心團隊)

  • 8月8日 PM:ANACONDA (Dr. Mikkelsen)

ree
Dr. Lene Mikkelsen(左八)課後與所有參與課程的學員與老師合照

第一天早上的工作坊,Alan Lopez教授講述過去三十年全球疾病負擔發展的歷史脈絡、方法學、目前透過疾病負擔估算的結果所找到的重要發現,以及在全球人口老化後所帶來的流行病學轉變去探討未來可能的發展。下午則由Dr. Lene Mikkelsen介紹她所發展的ANACONDA死因統計分析軟體,其背後的原理與概念。


ree
Prof. Alan Lopez透過視訊的方式講課,由林先和教授引言
ree
Dr. Lene Mikkelsen講解SDG目標當中有很多是與死因統計相關的指標

第二天的早上課程則是由疾病負擔中心團隊負責,教導學生上機使用IHME發展的GBD Compare工具,透過互動式搶答、操作示範、小組討論、報告,讓學生學習如何正確評讀數據,並進一步思考這些公衛實證結果可以如何輔助衛生政策,進而改善未來的公衛發展。第二天下午由Dr. Lene Mikkelsen教導如何上機使用ANACONDA軟體。此軟體將評估死因的方式拆解成十步驟,且軟體中所使用到的方法皆有提供文獻參考。課程的後半,Dr. Lene Mikkelsen提供學員們五個國家的死因資料,實際讓學員分組進行上機的死因資料品質分析。


ree
全球衛生碩士學程學生利用GBD Compare資料上台報告海地國家的健康狀況

從2018年所舉辦的GBD Workshop當中,我們看到就算在臺灣這個死因登錄很完整的國家,死因資料中仍舊有高達四成的垃圾死因。而針對這些垃圾死因資料,國際上目前是使用統計分析的方式來作垃圾死因重分配。但長遠來看,我們必須要從垃圾死因的源頭去作預防。透過這個軟體,可以評估垃圾死因的品質,解析影響健康政策最大的垃圾死因,然後基於這些結果,進一步思考未來該如何改善撰寫死亡證明書的教育 (本中心也於2018年12月接受成大呂宗學教授的死因品質工作坊訓練)。



Comments


bottom of page